做盆的旋子一转,如变戏法,常吸引邻村大人、儿童前去参观。做瓦盆所用泥土和泥较为考究,选用相对细腻的泥土,不能用黄粘土(晾晒中容易干裂),不能有砂砾,盆泥比做青瓦用泥下的功夫更大。

除瓦盆外,还能制灯台、绣墩、花盆、便壶等日用品。现在瓦盆已没人烧制、没人使用,历史消失,不可再现。

记忆里,每一次看到父亲或者村里人开始挖土时候,就特别兴奋。因为我知道我们又有东西玩了。选好点后,父母开始挖土,挖出来的土要打碎,并要拣去里面的石头瓦片树根等所有杂质,堆成土堆后,就可加水,进行和泥,这正是砖瓦的第一道工序和泥。等水渗透后,父亲就赤着脚走上土堆,开始踩踏,边踏边用铁锨翻反复踏。让泥土和水充分混合,形成泥巴块(其实和我们和面粉一样的意思),让其有很好的粘稠和韧性。这个环节是最吃力的,你要和很多的。为了不让父亲辛苦,有时候我们也会拖了鞋,光着小脚丫进去踩,虽然没有什么用。但是也非常开心。时不时被父亲喊着出去玩,别在这捣乱了。

砖坯。那时每家每户基本都有这么个模具。做砖坯的工具是一个用厚木板做的木案板(平台)和一个砖模子,每个地方还有不一样的叫法,我们那时叫“砖斗子”。砖模子是长方形的木盒子,有2种,一种是只有装一块,另外一种可装两块砖泥,就是一次可以“倒”两块砖。

刮板,底下有根绳子。用来切开泥砖

等泥巴和的差不多的时候,父亲就开始制作砖坯了。那时候我记得父亲每次都把泥巴高高的举起然后用力砸进砖模里。然后用力压平,依稀记得还有用木板拍平。让泥在砖模中充分填实,不中空。上面一层多余的父亲会用刮板工具给刮平。老家管这种场面叫“扮砖”。这个“扮”,按方言的理解,有点甩的意思。

刮平后,父亲就端着砖斗子走到早已平整好并撒了草木灰的平场上,弯下腰,垂直着把砖斗子往下一扣,一块方方正正砖坯就轻轻地摆在地上了。这个时候全凭的技术和手劲。扣时用手重了,砖坯掉在地上就会变形;手轻了又一次倒不下来。倒不下来就麻烦了,就要端回去铲下来回笼重新做。这里体现了前面和泥的重要性了

一块,两块......

就这样父亲重复下来,一排排的砖坯就整整齐齐地摆在平场上了。在摆放的同时,还记得父亲会稻草盖在上面,后来长大点问才知道刚做出来的砖坯不能暴晒,暴晒砖坯会裂口子。在等砖坯慢慢阴干。时间大概多长已经记得不清。当砖坯阴干后,父亲才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惊!穿成老寡妇,拖家带口去逃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全本小说只为原作者鱼面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鱼面并收藏惊!穿成老寡妇,拖家带口去逃荒最新章节第474章 宴请两位股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