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掌柜做了一辈子的丝绸生意,绝对是这个行业里头的“宗师级人物”,但是现在,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。

郭掌柜死死的盯着桌子上的那匹绸子,已经看了整整一个下午,看的眼睛都疼了,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他怎么也想不明白,这么好的一匹绸子,怎么才卖十五吊钱?

十五吊钱呀,这算成白银基本上就是十二两上下,这不对呀。

虽然这仅仅只是一匹素织无花的普通丝绸,但郭掌柜做了几十年丝绸生意,对于这个行业早就已经吃透了,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么一匹丝绸的成本价是多少:一台普通的织机,需要牵经、卷维、打梭、推机至少四个熟练织工,至少需要四个工作日,才能织出这样的一匹丝绸,再加上采购生丝原料的费用,没有十两银子的成本想也不要想。

这些都是刚性的硬支出,无数作坊主精打细算了很多年,已经压缩的不可能再压缩了。

丝绸这东西在印染的时候肯定会有所折损,正常情况下会把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折损率计算到成本之内,然后再加上印染的费用,一匹丝绸的最低成本价就要十二两银子。

但是现在,市面上的丝绸售价才十二两啊,这就意味着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完全就是不赚钱的。

现如今的丝绸价格大跌,尤其是那些“附加值很低”的素织丝绸,售价已经无限接近成本价了。

丝绸价格怎么会跌的这么厉害?

根据郭掌柜掌握的情况,现如今不仅丝绸在跌价,连普通的麻布和棉布价格都是迅速下跌,搞的很多同行都在叫苦连天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
据说……仅仅只是据说,造成这种状况的“元凶”就是一家新开的染坊,这家染坊把印染价格调的很低:丝织品每匹只要两吊钱,棉麻则只要一千六百钱。

无论古代还是现代,资本对于价格都是最敏感的,这家染坊把印染的加工费砸到了地板上,立刻就招来了大笔的生意。

因为印染的价格瞬间跌落,把京城的纺织业都“带到沟里”去了。尤其是那些有实力敢囤货的同行,全都亏的一塌糊涂。

自古以来,杀头的生意有人做,不赚钱的生意是万万没有人做的。

这家染坊以如此低廉的价格给别人做印染,明摆着就是亏钱的,完全不符合常理嘛。

尤其让郭掌柜不能理解的是,这家染坊竟然开出了一个让所有的同行都瞠目结舌的条件:若是因为印染出现了质量问题,染坊会包赔所有损失。

印染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我在明朝赚大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全本小说只为原作者何物阿花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物阿花并收藏我在明朝赚大钱最新章节第753章 宦者